组件新规出台,背板设计如何因地制宜?

德国莱茵tuv 组件新规出台,背板设计如何因地制宜?
2018年2月7日 | 能源技术

      

 

作为光伏组件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板,在组件实际应用中首当其冲起到保护的角色,也是近年来安全与可靠性问题逐年增多的一个环节。在去年的一次光伏论坛上,TÜV莱茵针对“组件在电站应用中最常见的失效因素有哪些”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背板开裂”赫然在列。

随着新版IEC 61730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标准的出台,对用于光伏组件中聚合物材料有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要求。背板企业如何选材设计,才能证明自己的产品满足新规要求、从而获得市场认可?这里有一帖锦囊与你分享。

TÜV莱茵的2PfG 1793是针对背板专门研发的产品标准,于2010年发布了第一版,7年来有过2次更新,分别是在2014年和2017年。2PfG 1793/11.17版也正是应对IEC 61730中对聚合物材料的具体要求而重点研发的测试项目和方法,对背板的结构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电气绝缘性能、长期环境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测试, 是证明背板产品安全性、质量以及可靠性的全面评估方案。

2017年8月,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光伏背板技术规范IEC TS 62788-2:2017, 该技术规范虽然从背板长期使用过程中对寿命影响的诸多因素出发, 对光伏背板可靠性等多方面推荐了测试方法, 但由于 IEC TS 62788-2:2017 并未对背板的各项性能定义具体的评判标准,无法满足业内对背板测试标准统一化的诉求,所以TÜV莱茵凭借多年的在背板领域测试经验,制定了背板评判标准并纳入2PfG 1793/11.17系列标准中。

 

那么,2PfG 1793/11.17中的哪些变化值得注意呢?

新增“有效绝缘厚度(DTI)”的测试

在原标准中,测试要求的是背板成品的厚度,在1000V系统电压下,背板厚度是否达到0.15mm,1500V系统电压下,是否达到0.30mm。而新标准的要求则是,考核数值不变,但要求测的是层压后的背板有效绝缘厚度。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项要求对背板企业的挑战不小,也是新规中拉差距的难点。

 

新增“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

CTI值可以直接反映绝缘材料的性能, 按照绝缘材料CTI值的不同, 对应不同的材料组别。绝缘材料的CTI的确定,也为光伏组件在高系统电压下的安全性设计(安全距离) 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更新

背板产品的绝缘性指标非常重要,这是保障了背板能在了雷暴等极端天气环境下对组件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从而避免引起组件被击穿、电站大面积失效的现象发生。测试时, 背板需要经过2种预处理模式后(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再进行电阻率测试。为了确保试验的有效性,我们会通过间歇通断电的形式,模拟光伏电站昼夜交替的实际情况,让我们的测试结果更客观、可信。

 

新增“湿热老化”测试,“紫外老化”的测试要求更严苛

湿热老化 (DH 1000)

  • 环境箱温度 :  85 ± 2 °C
  • 相对湿度   :  85 ± 5%
  • 测试周期   :  1000 h

 

紫外老化 (UV 1000)

  • 环境箱温度 : 65 ± 3°C
  • 黑板温度 :   90 ± 3°C (原测试要求是65°C)
  • 相对湿度 :   20 ± 5%
  • 辐照幅度 :   (0,8 ± 0,08) W/(m²·nm)
  • 测试周期 :   1000 h

需要2PfG 1793认证方案?请扫描文章顶部二维码告诉我们。

 

质者

赵一欧

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项目经理

2012年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化学材料专业并加入TÜV莱茵。主要从事光伏辅材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研发相关工作,并参与编写多个TÜV莱茵标准, 如光伏焊带、光伏封装材料、光伏背板等标准。

评论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发表评论